首页  学院概况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教学科研  学生工作  党群建设  招生就业  工程认证报备材料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学院新闻
科研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信息平台>通知公告>正文

东北电力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2021年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2-03-28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1年)

学院

(公章)

名称:仪器科学与技术

代码:080400





2022326

一、总体概况

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学科建设情况,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研究生导师状况(总体规模、队伍结构)等。

1、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东北电力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始建于1990年,2000年挂靠“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批“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20年学校工程学科入选ESI全球前1%。

2学科建设情况

学科面向国家能源电力行业重大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两个二级学科领域内,形成了电力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新能源发电测控技术与节能优化、电站参数光学检测与精密仪器、电站先进测试技术与传感器研制等4个研究方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成效明显。

学科秉承能源电力行业特色开展学术梯队建设,现拥有28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组成的科研创新型学术队伍,依托省级科研平台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开拓前沿研究方向,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形成了自身优势。近5年,主持和完成一批高水平科研项目,经费总额2100余万元;发表SCI/EI学术论文73篇,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以电力设备关键参数检测、新能源电力机器人为代表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实现转化,应用于国内30余家发电、供电企业,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3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

学科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毕业生良好的就业环境和较高的就业率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优质生源,每年均有10余所高校优秀学子踊跃报考。学科2006年获批“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近5年来,硕士招生报录比均在2:1以上,其中不乏全国知名高校毕业生,生源质量不断提高。

目前在读学生34人,已毕业学生78人,授予学位78人,其中授予“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48人(2012年-2020年),授予“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二级学科硕士学位30人(2007年-2011年),学位授予率100%。

本学科毕业生就业良好,具体体现为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毕业生发展前景广阔。近5年毕业生中,多人被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录取攻读博士学位,多人被浙江国华浙能发电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东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录用担任重要工作岗位。

学科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到相关企业基层一线锻炼工作能力。近5年,6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能源电力企业基层岗位就业,约20%毕业生进入科研设计单位一线从事技术开发工作。他们都能够充分发挥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具备了有责任、有担当的报国热情,勇于到祖国边远、艰苦地区建功立业。近20%毕业生到投身祖国中西部建设,涌现出以“国家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职工”称号获得者包文杰,以及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电力行业技能竞赛优秀选手,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张彬等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为边远艰苦地区电力行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4研究生导师状况

经多年建设,学科已经具备了一支学术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现有成员33人,其中教授6人、硕导28人、博士学位教师28人、一年及以上海外经历教师9人。以“国家级电力生产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吉林省节能与测控技术工程实验室”等高水平平台为基础,简称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

此外,学科还依托1个院士工作站、3个校企共建实验室、4个研究生工作站等,聘请中国工程院黄其励院士、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首席热工专家金丰、中广核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陈志林等担任本学科的兼职教授,聘任了大唐东北电力研究院、北京国电智深控制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核检修有限公司等单位的8名技术专家作为兼职硕导,15名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全程参与学生培养过程。

近5年,学科聘请9名客座教授,其中包括日本工程院院士、IEEE总主席福田敏男,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苏春翌,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专家张晓琳,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陈新开,神华电力研究院总工程师张俊杰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学科严格导师选聘工作,选出学术水平高,政治觉悟强,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作为研究生导师,重视对导师的师德考核,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教育。提高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第一责任人身份意识,强化导师牢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悉心指导学生学业,帮助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树家国情怀,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选配专职研究生辅导员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形成辅导员-科研团队(课题组)-导师工作模式。以吉林省首批“三全育人”试点院系和国家样板党支部建设为抓手,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研究生培养管理全过程。

2、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按照研究方向重新划分研究生党支部,组成“导师+研究生”师生党支部,实现了师生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双促进双提高。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设“守初心·学四史”党史学习专栏,定期发布党史学习内容,为党史学习教育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研究生参观丰满水电博物馆、吉林市北山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毛泽东诞辰”等重大节日、纪念日组织开展了升国旗、青年中国说、红色观影等教育活动。弘扬抗疫精神,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讲话精神,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报国信念。利用微信公众号对研究生抗疫志愿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增强广大研究生爱校、爱党、爱国的时代精神。

3、文化建设

积极组织开展研究生文体活动,组织研究生参加新生才艺大赛、毕业生晚会、趣味运动会等大型文体活动,丰富了研究生课余生活。以“中秋晚会”“晒晒我的枕边书”“手工艺品大赛”等文化活动为载体,结合“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建设要求,努力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文化氛围。学院连续10年承办吉林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的吉林市大学生“民族风采大赛”展演活动,充分展现了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幸福生活,促进了各民族团结友爱,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组织研究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等活动。在吉林市创建卫生文明城期间,组织研究生深入通潭社区、迎山社区开展清理社区公益劳动;在“筑牢党团共建之路,搭建青年成长平台”中小学生进校研学活动中,安排研究生同学作为领队和讲解员,为中小学学生讲解科学知识并为他们介绍学校历史,提升研究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4、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深入了解研究生实际情况、广泛征求意见、有针对性性的开展制度建设,制定了《研究生日常管理制度》等制度。对请销假制度、周报制度、外出实习制度、校外住宿管理进行规范,并坚持定期与导师进行沟通联系,了解重点关注人群的学习生活情况。建立健全的研究生奖助学金制度,为提高育人质量保驾护航。

学院积极开展研究生就业帮扶工作,依托校友资源拓宽就业市场,联系用人单位到校招聘研究生,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创业服务。开展就业诚信教育及研究生就业帮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研究生入学后组织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并根据心理筛查结果开展新生适应性谈话,建立学生心理台账,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服务和团体辅导项目,进一步增强了研究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1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1)课程开设情况

本年度,学科开设课程30门,其中实际学生选中开设的课程17门,列表如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学分

授课教师

授课语言

备注

1

论文写作与学术诚信教育

必修课

1

姜文娟,文孝强

中文


2

专业英语

必修课

1

夏琳琳,仲广鑫

英语


3

创新思维训练

必修课

2

门洪,房海瑞

中文


4

控制理论进展专题

必修课

1

苏庆宇,李健

中英双语


5

传感器前沿进展

必修课

2

房海瑞,刘晶晶

中文


6

数字图像处理

选修课

2

焦圣喜,侯一民

中文


7

人工智能

选修课

2

夏琳琳,侯一民

中英双语


8

现代信号处理

选修课

2

陈东升,陈杰春

中文


9

嵌入式系统与仪器

选修课

2

陈杰春,田海军

中文


10

计算机视觉

选修课

2

白亚丁,马乐

中文


11

组合导航

选修课

2

徐东甫,夏琳琳

中文


12

电站热力设备控制技术

选修课

2

陈立军,沈学强

中文


13

传感器实验技能培养

选修课

2

刘晶晶,房海瑞

中文


14

模式识别

选修课

2

史冬琳,付春阳

中文


15

控制系统实验设计

选修课

2

田海军,姜文娟

中文


16

虚拟测试系统

选修课

2

曹生现,刘晶晶

中文


17

仪表智能化技术

选修课

2

王建国,陈立军

中文


(2)教学实施情况

学科严格依照《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在课程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督导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主要包括:

以点带面,强化课程思政教育。学院成立了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由学院党政领导、学院下属研究机构负责人组成。召开了由全体研究生导师参加的“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动员会”,传达了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通知》精神,并制定建设规划。基于前期课程建设成果,目前已经完成《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并已经完成部分《高等过程控制》课程部分思政建设内容。

课程体系行业特色鲜明,助力国家发展。依据国家“双碳”方针精神,学科设置了覆盖“火-核-风-光-生”的系列电力特色课程,聘请企业和科研院所专家参与授课;着力建设《电站热力设备控制技术》、《虚拟测试系统》、《人工智能》等课程,将先进的测控技术应用于电力行业,力图为国家“双碳”规划和吉林地区“陆上三峡”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在《传感器前沿进展》、《数字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主干课程开展教学改革,理论上聚焦世界科技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实践中充分利用行业相关的经典案例,着力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上述课程已经依此开展校级、省级案例库建设工作。学科教师承担校级教改项目6项,学科获批的教育部研究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正在有序开展研究工作。

教学督导“实施产出导向,全面持续改进”。依托校、院两级教学督导队伍,制定《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实施细则》,实施全过程督导。推进质量评价由评教向评学转变,侧重对学生学习效果产出的评价;将教学评价由传统的“排名次、定等级”方式转为“诊断性、形成性”评价,重点指出不足,提供改进建议。

2导师选拔培训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教研〔2020〕12号)文件精神,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学院积极开展导师选拔与培训工作。

学院制定了《自动化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办法》,在导师评选过程中,从师德师风、科研能力、教育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考查导师情况。经过院、校两级评选,方能聘为研究生指导教师。

学院制定并实施了《自动化工程学院2021年导师培训计划》,针对学位点建设基本情况、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及政策、导师管理要求以及研究生导师专业指导能力等方面开展培训,重点提升导师的研究生指导、团队合作、学术创新及产学研结合方面的能力。全院共40余名博士、硕士导师参加了培训活动。

2021年,本学科新聘任的3名硕士生导师参加了研究生院举办的新导师培训,并以优异的表现顺利通过结业测试。

3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学科依照国家教育部和吉林省教育厅文件精神,在我校学科建设办公室和研究生院的组织下,积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宣传工作,严格监督和考核机制,做到奖惩并举,较好的完成了学科师德教育工作。

首先,学院制定了《自动化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办法》,在导师评选过程中,将师德师风作为基本条件之一,实行一票否决制。其次,依据《东北电力大学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制定了《自动化工程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守则》,将师德作为研究生导师工作的首要评价标准。要求研究生导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坚持正确的思想引领,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维护科研诚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科本年度未出现师德师风方面的问题。

4学术训练与学术交流情况

本科学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应用等方面具有特色,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学院组织的有关研究方向的学术讲座4次及以上,且应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在分析问题时,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仪器学科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发展情况。在学习期间,参与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或项目开发的经历。

这些要求与措施均极大地促进了本学科人才培养的高质量。近5年,本学科获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校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3篇;发表SCI/EI收录论文2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件。获以中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为代表的国家级奖21项、省部级奖43项。

3.4学术交流情况

积极鼓励研究生赴海内外高水平大学学习进修及学术交流,近5年,投入30万元用于资助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2018年选派1名硕士研究生赴日本芝浦工业大学参加sandwich项目。2019年选派1名硕士研究生赴日本北见工业大学参加暑期夏令营活动,选派1名学生赴俄罗斯参加第22届莫斯科“阿基米德”国际发明展。

2021年,受疫情影响,本学科无学生赴境外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有9名学生参加了国内举办的国际会议。通过以上各项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扩大了本学科的影响力。

5研究生奖助情况

学科严格按照研究生院《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办法(修订)》和《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修订)》进行研究生奖学金的评选。近5年来,本学科荣获国家奖学金10人,获“汇凌”、“自动优佳”等外设奖学金14人。同时学院还设置了完善的助学金制度,保障家庭有困难的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

2021年,本学科获国家奖学金1人,“汇凌”奖学金2人。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情况等。

1人才培养

近年来,招生人数逐年有所增加,2019年招生10人,2019年招生11人,2021年招生13人。授权点教师严格执行各个培养环节,人才培养工作受到了学生、校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科同行专家的好评。2021年,有7名2018级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其中,6人就业于电力相关国有企业;1人就业于测控系统相关大型高新技术企业。

2教师队伍建设

依据学校《东北电力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文件精神,学科大力引进人才,强化教师团队。

目前,仪器科学与技术学位授权点已有教师33人,其中包括教授6人,副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7人;26-35岁教师7人,36-45岁教师18人,46-60岁教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8人,占比84.8%;具有1年以上海外进修经历的教师9人,占比27.2%。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学位层次优良,具有良好的国际化水平,教师梯队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3科学研究

依据《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参考学生在学习期间取得的成果,如发表论文水平、申报专利、参与项目研发、合作获得科技奖项等,定量判定学生科学研究水平。学科近年来在研究生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2021年,本授权点硕士研究生发表中科院SCI二区论文1篇、三区论文1篇,四区论文2篇,其他论文5篇;申报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6项;在校生中,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7人,参与省级科研项目13人。

4国际合作交流

学校注重推进教师学生的国际交流,相继制定了《东北电力大学教师公派出国留学管理办法》、《东北电力大学资助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计划》和《东北电力大学公派出国留学人员有关待遇暂行规定》等文件,学位授权点积极响应学校政策,并制定《自动化工程学院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遴选办法》,选派教师出国交流,目前本学位授权点具备1年以上国外进修经历的教师比例已经达到27.2%。

学位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交流,每年均有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021年,李赫、徐晓娣、王铭铎等9名同学参加了2021 6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Robotics and Mechatronic,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等学术会议并做了分会报告。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目前,本学科已经完成第五轮学科评估的材料撰写和上报工作。根据自我评估结果,总结存在的问题如下:

1、师资队伍水平尚待提高

目前,学位授权点基本具备了能够满足硕士研究生教学需求的师资队伍,梯队构成较为合理,教师研究方向能够基本覆盖学科的研究方向。但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学科领军人才,无法大幅提升“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层次和科研水平。

2、目前招生数量较少,需继续增加

目前,本学位授权点招生数量每年有所提高。2017年招生8人,2018年招生7人,2019年招生10人,2020年招生11人,2021年招生13人。但学生人数仍不足,需进一步提高招生宣传力度,增加一志愿报考和录取人数。

3、研究生学科竞赛成果需进一步推进

目前,学院内硕士研究生采取自行组队的形式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本学位授权点学生人数较少,获得的学科竞赛奖项也较少,需进一步制定制度,有组织的推进学科竞赛参与度和奖项成果数量。

4、科研平台建设水平需继续提高

目前,学位授权点与学院内其他学科共享“精密驱动智能控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吉林省节能与测控技术工程实验室”,“智慧能源先进控制技术实验室”等3个省级科研平台,尚无国家级科研平台。因此,平台层次需进一步提高。

六、改进措施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下一步思路举措。

1、继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1)针对学科领域内各单位高层次人才,主动接触交流,宣传学校招聘政策,提高学校知名度,提高人才引进数量和质量。

(2)针对各知名高校优秀博士毕业生 ,采取“进校宣传”、“高校(研究所)联络员”、“网络宣传”等形式宣传学院人才引进政策。

(3)通过学术论坛、报告会、学术会议等多种方式广泛接触学科领域内的人才。

2、采取措施扩大招生规模

(1)加强招生宣传,提高一志愿报考率

学科将根据《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规划》,组织教师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组,与第三方宣传单位开展合作,采用“线上宣传说明会”、“重点高校现场宣传”、“多种媒体推介”、“在校生母校定向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招生宣传工作。

(2)继续做好调剂录取工作

细致做好研究生招生调剂工作,广泛开展宣传,细致选择生源,提高调剂生源数量和质量。

3、积极组织开展学科竞赛

依据《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研究生学科竞赛管理制度》,组织相关教师组成指导教师团队,组织学生组成竞赛队伍,针对“互联网+”、“研究生电子竞赛”、“数学建模竞赛”以及各类国际比赛等,开展参赛工作。

4、推进科研平台建设

大力推进学科实验室内涵建设,提升实验室层次;广泛联系企业,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整合资源,在“吉林省节能与测控技术工程实验室”基础上,建成“节能与测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参与中核检修有限公司国家实验室建设申报工作。全面提高科研平台数量和质量。

上一条: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实施办法 下一条: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方案

关闭

  校内链接 
图书馆  教务处  人事处
 

友情链接 


教育部  科技部  中国自动化学会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长春路169号  | 电话:0432-48064835 P.C:132012 
总访问量:

Copyright© 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